跳至产品信息
1 / 1

旅行与“现代”:近代中国文人之欧游心影录(1920-1935)

旅行与“现代”:近代中国文人之欧游心影录(1920-1935)

常规价格 RM57.40
常规价格 RM57.40 促销价 RM57.40
促销 售罄

剩余5本

作者: 陈奕进
出版社: 季风带
ISBN/EAN: 9789860611151
出版日期: 2022-04-22
页数: 288页
语言: 繁体中文

★ 荣获台湾第五届周梦蝶诗奖评论类首奖(原名《域外行旅与文学实践——以旅欧诗人徐志摩、王独清和王统照为例》)
★ 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赵家琦专文推荐!

旅欧诗人——徐志摩、王独清、王统照
在中国之外的时代家国省思!

晚清以降,旅外先驱者如斌椿、志刚、郭嵩焘、张德彝、薛福成和王韬等人,他们的跨疆域流动不只开拓了时人崭新的时空观念,无形中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知识与文化结构,中外各层面的交流因而频繁起来。进入民国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与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旅行者不再局限于官僚、商人或教徒等拥有特殊身分的人士,秉持着各种原因和目的前去欧洲的人不胜枚举,特别以留学生为主体,甚至建构了中国的新文学场域。当时的文人看待域外的“欧洲”或“欧罗巴”,基本上与“世界”等同,走向欧洲即走向世界,反之亦然。

民国的诗人群中也有不少人远赴欧洲异域,不管是游山玩水、留学考察、流浪放逐还是避难旅居,一再地挑战我们对“旅欧”的认知,因而他们在旅程中所产生的文学思考与启发更引人好奇。本书聚焦于三位同代诗人:徐志摩、王独清和王统照特殊的旅外模式,考察他们旅欧期间的生平事迹与文学实践,并且发掘域外行旅对他们个人与文学生命的文化意义。从他们与行旅相关的文学活动和表现,本书进而探究诗人们如何通过诗以及各种文学体裁和书写样式,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面向世界、安顿生命和自我表述。他们的旅欧经验每每指向的不止于中国诗的革新与创造,也观照中国文化、文学和文体的发展。

陈奕进

生于马来西亚。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文学硕士。现任职于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文学、中西诗学和文化研究。著有个人诗集《零号幻术》。

推荐序 民国时期文人的“欧游”与文学实践◎赵家琦 3

第一章 绪论 9
第一节 缘起:晚清的境外行旅与诗界革新 10
第二节 民国诗人与文本的时空背景 19
第三节 文献探讨与说明 29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架构 47

第二章 文人的旅行与旅行的“人”/“文”: 徐志摩及其诗学建构 55
第一节 引言:在诗化的生活之前 55
第二节 青年徐志摩的壮游 59
第三节 欧洲文化氛围下“文”的转向 70
第四节 第一与第二次欧游的著作 80
第五节 “『我』的赶路方法”——第三次欧游始末与写作困境(一九二八年六月至十月)100
第六节 小结 111

第三章 旅人的生命情调:王独清异域诗意的创造 113
第一节 引言:留欧的创造社诗人 113
第二节 漂泊的身世:文学生命的历程 118
第三节 衰弱者的形象:“情”的主张与忧郁书写 130
第四节 跨文化的诗意 149
第五节 小结 170

第四章 逃/游的鸿迹:王统照纪游诗文的文体表现 175
第一节 引言:“山雨”欲来的时代 175
第二节 一九三〇年代政治、文学与行旅的互涉 180
第三节 思与诗的“底本”:〈欧游日记〉 189
第四节 由东至西的考察“报告”:游记 196
第五节 行程“纪感”:旧诗与新诗 207
第六节 小结 235

第五章 结论:疆界、文体与形象的跨越 239
参考文献 253
附录 旅欧诗人着译年表(以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例) 271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