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建国与国际政治:中印泰国家主权建构简史(1893-1952)

建国与国际政治:中印泰国家主权建构简史(1893-1952)

常规价格 RM72.00
常规价格 RM72.00 促销价 RM72.00
促销 售罄

剩余5本

作者: 庄嘉颖
出版社: 季风带
ISBN/EAN: 9789869745888
出版日期: 2020-12-05
页数: 488页
语言: 繁体中文

• 建国与“外国势力”有何关系?
• 民族主义论述有关“外国势力”与建国的部分有何盲点?
• 于近代,主权国家如何渐成各国间的主流国家形态?

近年,香港议题成为国际焦点。中国惯常的外交回应,是“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而放眼世界亦无任何国家,允许自己的领土上,有人从事分裂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美国近年对台湾的举动,也总会引来中国外交回应,中国官方经常指控美方“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在中国官方论述之中,“外国势力”会分裂国家,削弱中央政府权威,令本土无法命运自主。这与过去的民族主义论述同出一辙。新加坡学者庄嘉颖在其著作《建国与国际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权国家建构比较史(1893-1952)》颠覆既有观点。庄嘉颖指,在中国﹑印尼﹑泰国近代主权国家建构进程中,外国势力其实也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外交自主乃至主权的重要助力。有别于民族主义者之想像,国家能否顺利建立主权,取决于一众外国势力对介入本土政治机会成本之评估。国族意识可以是国家主权确立之产物,而非成因。

于全球化时代,本土与国际政治环环相扣。 《建国与国际政治——近代中印泰主权国家建构比较史(1893-1952)》是有助反思何谓国家主权的公民读本。

庄嘉颖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比较政治、政治社会学。对同盟结构、政治制度转型、争议政治、外力介入、亚洲安全、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等课题皆有涉猎。现为Asian Survey期刊编辑会会员,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期刊副编辑、NationalBureau of Asian Research旗下Maritime Awareness
Project国际咨询委员,华盛顿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亚洲学人、国际暨战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

学术著作: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Asian Security、China Quarterly、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East Asia Forum、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ternational Security、Security Studies、The National Interest以及《二十世纪中国》等期刊发表。

专书:
External Interven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State Formation China, Indonesia, and Thailand, 1893–1952(剑桥大学初版社,2012年)荣获国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国际安全研究组(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Section)2014年度最佳书奖得奖研究著作。

邝健铭

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曾负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新加坡从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合著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即将出版)﹑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与《社运年代:香港抗争政治的轨迹》。文章散见于The DiplomatAsian Survey;香港《信报》、《明报》、《经济日报》、《亚洲周刊》、《立场新闻》、《端传媒》、《评台》;新加坡Channel NewsAsia、《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当代评论》、《燧火评论》;台湾《上报》﹑《新新闻》﹑《风传媒》、《关键评论网》、《故事》;中国《参差计画》等。

前言(中文版作者新序):外力角逐的影子——国族主权国家与外国势力⊙庄嘉颖 3
推荐序(一) 作为依变项与自变项的中国⊙吴介民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所研究员) 12
推荐序(二) 打破“外力”与“自主”的假二元对立⊙孔诰烽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韦森费特政治经济学教授) 19
推荐序(三) 官方论述之外的“外国势力”⊙许田波 (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25

导言 主权国家的神话——关于建国的想象与现实⊙邝健铭 29

《建国与国际政治》全书概念图 35

第一章“主权国家”的前世今生——重构建国理论
1.1 从历史视野看国家主权之确立 50
1.2 回顾东亚建国史 54
1.3 国家形态与主权国家 58
1.4 研究案例与时代背景 66
1.5 结论 74

第二章 建国、外国势力、国家形态
2.1 建国理论与外国势力之角色 84
2.2 国家形态变化的三大替代理论解释 92
2.2.1 意识形态论 93
2.2.2 制度承诺论 95
2.2.3 国家斗争论 98
2.3 近代中国、印尼、泰国建国的理论解释 100

第三章 外国势力与近代中国之邦联化发展(1893-1922)
3.1 外国势力与近代中国的政治集权、领土自主、外部自治 107
3.1.1 地方分权之源起 107
3.1.2 外国势力之下的中国领土自主度 114
3.1.3 近代中国的外交自主度 115
3.2 中国邦联化的理论解释 119
3.2.1 意识形态论——民族主义与自决 120
3.2.2 制度承诺论——中国内忧外患之影响 124
3.2.3 国家斗争论——地方力量之累积 130
3.2.4 外国势力干预与中国邦联化 133
3.2.4.1 外国势力与近代中国中央政府之权威 134
3.2.4.2 外国势力与近代中国之领土自主 139
3.2.4.3 外国势力与近代中国之外部自治 144
3.3 结论 145

第四章 中国邦联化(1893-1922)背后——外国势力干预模式
4.1 英国国力与中国开放 150
4.1.1 英国版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156
4.2 美国国情与在华利益 162
4.2.1 美国版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167
4.3 日本在华发展目标 173
4.3.1 日本审慎对华策略 179
4.4 俄国在华之帝国经营 185
4.4.1 俄国在华领地之代理人管治模式 190
4.5 德国、法国与其他列强之对华政策 194
4.6 结论 198

第五章 外国势力之下的中国建国历程(1923-1952)
5.1 日本在华之帝国经营 210
5.1.1 日本鹰派的对华政策 215
5.2 英国在华力量之消逝 222
5.2.1 日渐疲软的英国版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229
5.3 美国之共享在华利益主张 235
5.3.1 美国版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240
5.4 苏联在华角色 249
5.4.1 苏联排拒其他在华列强势力之方式 253
5.5 德国之对华政策 264
5.6 法国之不积极对华政策 268
5.7 结论 270

第六章 外国势力作为中国建国助力
6.1 从外国势力角度看介入中国事务之高昂成本 276
6.2 中国邦联化时期的国家形态变化 284
6.2.1 政治集权 284
6.2.2 领土自主 287
6.2.3 外部自治 289
6.3 中国迈向确立国家主权之路 290
6.3.1 政治集权 291
6.3.2 领土自主 292
6.3.3 外部自治 294
6.4 中国建国的理论解释 296
6.4.1 意识形态论——民族主义与自决之追求 296
6.4.2 制度承诺论——农民起义 299
6.4.3 国家斗争论——资本与武力 302
6.5 结论 305

第七章 外国势力与印尼建国 (1893-1952)
7.1 荷属东印度殖民地时代(1893-1922)的外国势力活动 310
7.1.1 外力干预之机会成本评估与行动 311
7.1.2 英国在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势力发展 315
7.1.3 日本与美国的取态 317
7.1.4 法、德、俄三国的取态 317
7.2 殖民地时代晚期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政体形态 319
7.2.1 政治集权 319
7.2.2 领土自主 322
7.2.3 外部自治 323
7.3 外力干预的机会成本之增加与印尼国家主权之确立(1923-1952) 324
7.3.2 日本对介入机会成本评估之取态变化 330
7.3.3 美国对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取态 331
7.3.4 英国对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取态 334
7.3.5 苏联对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取态 336
7.4 印尼政体形态之变化 338
7.4.1 荷殖时代 338
7.4.1.1 政治集权 338
7.4.1.2 外部与领土自主 340
7.4.2 日殖管治 341
7.4.2.1 政治集权 342
7.4.2.2 外部与领土自主 343
7.4.3 革命之后 344
7.4.3.1 政治集权 345
7.5 印尼建国的理论解释 349
7.5.1 意识形态论 350
7.5.2 国家斗争论 351
7.5.3 制度承诺论 351
7.6 结论 352

第八章 外国势力与泰国建国(1893-1952)
8.1 外来势力之下的泰国建国历程(1893-1922)356
8.1.1 外力介入的机会成本评估 357
8.1.2 英国的共享泰国主张 359
8.1.3 法帝国扩张的限制 360
8.1.4 其他列强的取态 363
8.2 泰国主权国家形态之成形过程 364
8.2.1 政治集权 364
8.2.2 领土自主 367
8.2.3 外部自治 368
8.3 外国势力作为泰国建国助力 369
8.3.1 外力介入之机会成本评估 369
8.3.1.1 英国与法国 370
8.3.1.2 日本 372
8.3.1.3 美国 374
8.3.2 政治集权 379
8.4 泰国建国的理论解释 382
8.4.1 国家斗争论 382
8.4.2 制度承诺论 382
8.4.3 意识形态论 383
8.5 结论 385

第九章 国际政治本土化,比较政治国际化——世界政治中的外国势力与国家
9.1 外国势力与本土力量 391
9.2 外力干预、本土协作、国家形态 393
9.2.1 外力干预与建国之当代国际案例 395
9.3 民族主义之神话 398
9.4 建国之未来研究进路 401
9.5 结语 404

附录 研究方法——解构外国势力与本土建国之关系 408

参考书目 409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