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间、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像(1914-1941)
帝国之间、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像(1914-1941)
剩余5本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出版社: 季风带
ISBN/EAN: 9789869745895
出版日期: 2021-02-10
页数: 540页
语言: 繁体中文
• “中华民族”属近代所建构的概念,于近世之中,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对此一概念的理解有何差异?
• 闽、粤、潮、客等移居海外的华南地方族群,对“中国”之想像有何不同? 为何如此?
•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陆国民政府乃至英治下的香港与新加坡,对“国货运动”的理解与盘算有何不同?
“中华民族”并非自古以来自有永有之概念。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陆之政情﹑新加坡与香港的英殖管治﹑日本作为后起帝国在南洋的势力扩张﹑移居海外的华南地方族群对其广东与福建等不同侨乡各异的关心之情﹑海外华商受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的商业利益计算,都是形塑“中国”想像的各种不同力量。为此,在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之间,中国民族主义精神有不同演绎。
换言之,中国民族主义兴起,并没有自动消弭各语言群之间的鸿沟与差异,自动统合各侨乡联带的国家认同。在二次大战之前,泛中国想像共同体仍未真正成形,广东、福建、客家等以乡音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仍具重要影响力,对中国民族主义精神各有不同诠释。一九一〇年代末,中国大陆民族主义精神以反日为纲;至一九二〇年代,英人被视为敌人;至一九三〇年代,日人再次成为公敌。中国大陆民族主义定义屡有变化,不同华商网络之间的磨擦随之而生,乡缘联系最终消磨而非巩固海外华人的中国民族主义意识。
在此脉络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新加坡与香港这两个港口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于近世之中,新加坡与香港不只是英帝国殖民地,亦非只是日人眼中亚洲尚未开发的南洋。南洋华人自称华侨,也不完全跟从中国大陆的政治领导。进一步地说,南洋并非只是中国大陆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特的政经与文化空间。这个空间以香港与新加坡为两轴,香港接连广东,新加坡接连福建,同时亦串连日本帝国的商业网络(例如粤商的神户-香港-新加坡商业网络,或闽商在日本南进政策之下从基隆经爪哇各埠到新加坡的物流线)。与此同时,香港和新加坡的商业走廊,是在中国、南洋与日本帝国(包括台湾)贸易交流与政治动员之中华商跨域活动的汇集处。这个空间的历史,也因而是多重的流动史。
时至今日,中国大陆政府已逐渐操控中国与海外之间的各种流动。海外华人如何才能保存既有的多元自主文化空间?参考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经验,保存闽、粤、潮、客等华南语言,巩固各华南语言族群的在地与跨域网络,维护多元自主的民间社会,也许仍然是应对中国大陆官式民族主义的最佳答案。
郭慧英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社会系博士、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系硕士与学士。现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系副研究教授。曾任美国罗斯-赫门理工学院亚洲史助理教授(终身制)、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短期资深访问学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历史系兼任讲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访问学者。她的研究计画两度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SSRC) 跨区域研究青年学者奖金(2012年博士后研究及2019年新典范计画奖助),以及2016-2017美国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William-Dearborn 美国史研究奖助金和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研究学院2019年度论文奖。论文散见于Nations and Nationalism, Chinese America: History and Perspectives, Translocal Chinese:East Asian Perspectives, Enterprise and Society, Review (Fernand Braudel Center),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China and Asia: A Journal in Historical Studies等期刊,以及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Manning and Owen eds.)、Framing Asian Studies (Tzeng, Richter and Koldunova eds.), Race and Racism in Modern East Asia (Demel and Kowner eds.), Chinese History in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Du and Kyong-McClain eds.), Singapore in Global History (Heng and Aljunied eds.) 等论文集。著有Networks Beyond Empires: Chinese Business and Nationalism in the Hong Kong-Singapore Corridor, 1914-1941。
前言(中文版作者新序):
《帝国之间、民国之外》的书写源起 ⊙郭慧英 11
推荐语:
一、马克・薛尔顿(Mark Selden) (美国康乃尔大学东亚研究学程资深研究员) 22
二、杜赞奇教授(Prasenjit Duara)(美国杜克大学唐骝千讲座教授) 23
三、黄坚立(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24
四、苏耀昌(香港科技大学名誉教) 25
五、江柏炜(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26
推荐序(一)挑战主权国家史观——从海外华商经济史解构近代中国政治
⊙钟淑敏(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副所长) 27
推荐序(二)《帝国之间、民国之外》的六个关键词
⊙李培德(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名誉教授) 35
推荐序(三)在多重网络间的海外华人
⊙李盈慧(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38
推荐序(四)从广阔时空脉络看近代中国政治
⊙邱淑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特藏主任) 42
导言:
谁的“中国”?——从海外华人史解构“中国”想象⊙邝健铭 52
概念图 63
第一章 导论 71
1.1. 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民族主义 74
1.2. 从客家角度解构中国大陆民族主义 76
1.3. 研究关键词——“海外华人”、中国与华侨 79
1.4. 文献回顾——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思潮下的海外华人 81
1.5. 研究地域与时段——海外华商网络 84
1.6. 跨国主义下的民族主义 88
1.7. 重构新加坡与香港关系 91
1.8. 各章概要 94
1.8.1. 第一重视角:二十世纪初期华南——南洋世界经济区的霸权移转 95
1.8.2. 第二重视角:近代中国之国家建构 96
1.8.3. 第三重视角:跨界网络与地方认同 97
第二章 中国大陆民族主义思潮成形前的海外华人 103
2.1. 华南作为中国内部政治边陲和中国对外经济核心 105
2.2. 十六世纪全球经济体系与海外华人角色 108
2.3. 从华南华人到南洋殖民地华人 113
2.4. 英殖官员眼中的华人 120
2.5. 外国势力、改革与革命 127
2.6. 海外华人民族主义 133
2.7. 香港与新加坡各“帮”华人 135
2.8. 结论 151
第三章 一九二〇年代海外华人世界之中的“敌人”与“国家” 155
3.1. 一九一九年的华人反日浪潮 157
3.2. 香港与新加坡的米荒与反日活动 163
3.3. 海外华商和日本南进 167
3.4. 反帝国主义运动里的“敌人”(1921-1924) 172
3.5. 省港大罢工——广东与香港的政治与经济角力 178
3.6. 省港大罢工之中的香港华商领袖 186
3.7. 广东与香港矛盾之化解 191
3.8. 一九二〇年代的英国帝国主义和新加坡华商 199
3.9. 结论 205
第四章 实业救国——一九三〇年代新加坡与香港对中国民族主义精神之演绎 209
4.1. 陈嘉庚的崛起——南洋的传奇中国民族主义者 212
4.2. 在广东与南京政府之间——香港华商的资本民族主义(1929-1937) 227
4.3.中国国民党的民族主义宣传和香港华商之回应(1937-1941) 235
4.4. 结论 242
第五章 全球经济大萧条下新加坡与香港华商之对应 245
5.1.全球经济大萧条之中新加坡华人面对的商业压力 246
5.1.1.新加坡橡胶制造业 247
5.1.2.新加坡英日布匹销售战 258
5.1.3.新加坡闽茶与日茶贸易 262
5.2.香港华商社群内的势力重组 264
5.2.1.欧亚贸易和华人买办 267
5.2.2.跨太平洋贸易、南北行、金山庄 269
5.2.3.百货业之结构转型 277
5.3.结论 280
第六章 何为“中华民族利益”?国货运动之下的中国大陆、新加坡与香港 285
6.1. 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大陆经济民族主义 286
6.2. 南京政府的国货运动 291
6.3. 中国大陆国货运动之下的新港商业走廊 298
6.4. 二战期间上海与香港自下而上之融合 309
6.5. 反日货运动成效的经济解释 312
6.6 英帝国边陲的轻工业发展 325
6.7. 结论 337
第七章 分裂的“中华民族”意识——“新福建”、“新广东”、中国与新港 341
7.1. 南京国民政府与“侨乡” 343
7.2. 南洋闽侨与“新福建”(1933-1934) 349
7.3. 香港与“新广东” 353
7.4. 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下的南洋与中国商业关系(1934-1941) 359
7.5. 国共分裂下的海外华人民族主义意识 365
7.6. 结论 374
第八章 结论——中国大陆之外的海外华人叙事 379
8.1. 民国观点下的爱国华侨 382
8.2. 国民党之外的海外华人 384
8.3. 英帝国日落之下的海外华人 389
8.4. 想象共同体的不同演绎 392
8.5. “邦”内之“帮”——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一) 394
8.6. “邦”内之“帮”——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二) 395
参考书目 402-442
注释 443-539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