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季风带(第三期)

季风带(第三期)

常规价格 RM25.00
常规价格 RM25.00 促销价 RM25.00
促销 售罄

已售罄,可预订

主编: 林韦地
出版社: 三三
ISBN/EAN: 977012821100803
出版日期: 2017-03-01
页数: 84页
语言: 繁体中文

“一衣带水的马来半岛(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无论在地理、历史甚至是华文文学上原本就是一个共同的整体,从1919年至1965年,马来亚华文文学一直都涵盖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在内。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新华文学‘的概念于焉产生。”(新加坡学者张森林)新马分家后,两国的华文文学发展从此“各自为政”,鲜少交流。

这一期,《季风带》跨越长堤,来到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关注“新华文学”。除了论述新马分家后两国文学的发展,也谈新华文学在华语语系文学里的位置。马华诗人吕育陶评析新加坡年轻诗人孤星子的诗集,更是新马两地华文文坛难得的跨国和跨世代的交会。

新华文学专题
05 新马华文文学研究的跨界交流:以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为观察层面 | 张森林
28 新加坡华语语系文学如何“小”? ——我看新加坡华语语系文学与“小文学” | 李嘉敏
36 仿佛有光—— 关于《光海迷航》 | 林仁余
39 魔幻的语言震撼 | 董农政
42 相遇,福尔摩沙的呆囝仔 | 黄浩威
46 北纬一度的忧郁 | 吴易睿
51 印记 | 吕育陶
55 关于新华文学 | 林高

读后之必要
68 《我们最幸福》—— 美好生活的崩塌 | 林悦
72 顺便笔记《雍正皇帝》的口水 | 杨善勇
79 刘庆邦《闺女儿》—— 从矿工细腻的笔触看乡村女性的命运| 叶欢玲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