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
剩余5本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出版社: 季风带
ISBN/EAN: 9786269672271
出版日期: 2024-02-07
页数: 556页
语言: 繁体中文
★诚品书店2月选书
★“跨商策略”如何在近代中国成形?
★“跨商策略”如何南渐,在香港开花结果?
★“跨商策略”如何利用英属香港,往外幅射影响力,撮合中美关系,协助美国建立其二战后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以香港为中心,重写跨太平洋史。本书主要述说两点:
第一,二战后香港的社会发展,受美国莫大影响。在二战之后,香港社会已然透过“美国化”方式,于英殖时代展开“非正式解殖”进程;
第二,对于二战后的全球政经体系之发展,香港角色亦至为关键。美国前沿商业知识之传播与应用、跨国生产供应链之重置,乃至中美关系之建立与稳固,皆得到来自香港之推力。香港此一角色却多被论者忽略。
香港角色关键,源于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分别为香港的“跨商策略”,以及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经需要。
“跨商”之源起,可追溯至十九世纪。当时中国江南富商家族的成员,多入读于美国在华的传教士学校,进而旅美留学。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后,这些中国精英多南迁于香港,在此地重整事业。他们的美国教育背景,使之容易从美国相关渠道得到重整事业时必需的资金、知识、情报乃至销售网络。可以说,若不从美国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角度切入,便将无从透彻理解香港工业发展史,乃至香港串连中美关系的经过。基于美国在二战后的政经需要,同样南迁至香港的美国在华传教士,乃至美国企业与商会,联同在港“跨商”精英移民,对内利用美国资源在港建立学校、居所、社区训练中心,对外幅射香港影响力,香港由此得到助力,从“第三世界”跃升至“第一世界”,甚至进而导引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影响力亦为此散播,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由此得到助力成形。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是结合本土政经发展与国际关系、难得一见的研究力作,是以跨域视野回望地方故事的典范。
韩墨松(Peter E. Hamilton)
现为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二〇一五年,他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获取历史系博士学位。韩墨松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中国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等院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与任教。其研究散见于《亚洲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商业史》(Business History)、《二十世纪的中国》(Twentieth-Century China)、《历史社会学期刊》(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国际历史评论》(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等期刊。
邝健铭
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著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合著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即将出版)﹑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与《社运年代:香港抗争政治的轨迹》。译作包括《冷战光影:地缘政治下的香港电影审查史》、《印尼模式:国家民主化二十年史》、《新加坡模式:城邦国家建构简史》、《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另编订《帝国之间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像(1914-1941)》、《病有所医:新加坡医疗体系之理想与现实》、《变天之后: 马来西亚民主进程的悬念》
推荐序(一)跨商与香港——重新思考“香港模式” 12
◉ 王迪安(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副教授、《香港振翅: 民航业与全球枢纽的发展 (1933–1998) 》作者)
推荐序(二)研究香港所需之视野 16
◉ 冼玉仪(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名誉教授、《穿梭太平洋︰金山梦、华人出洋与香港的形成》作者)
推荐序(三)左右逢源的跨商和载不动的香港 20
◉ 郭慧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社会系副研究教授、《帝国之间、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象(1914-1941)》作者)
推荐序(四)从香港跨商的社会网络重思全球资本主义史 28
◉ 郑祖邦(台湾佛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推荐序(五)流动香港:跨商网络、资本与亚洲全球化城市之诞生 34
◉ 庄嘉颖(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推荐序(六)从基督教历史研究角度看“香港模式”发展历程 40
◉ 洪善丰(美国杜克大学宗教研究系〔普世基督教〕博士候选人)
繁体中文版作者新序 全球史与香港角色 46
◉ 韩墨松(Peter E. Hamilton)
导读 香港历史研究补遗——美国与香港关系的前世今生 54
◉ 邝健铭(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
导论 69
第一章 中国精英之花果飘零——香港作为难民据点的前世今生 109
1.1. 香港跨太平洋网络之成形 115
1.2. 长江流域的美国连结 122
1.3. 中国精英的去留抉择 131
1.4. 香港——在华之英国? 143
第二章 基督徒之花果飘零——美国资助教育之建立与香港发展 157
2.1. 欧美传教士在港活动简史 163
2.2. 传教士与港英政府之协力 174
2.3. 传教士学校中的美国影响力 181
2.4. 香港发展与美国网络 191
第三章 香港教育之花果飘零——难民学校发展史与美国 195
3.1. 崇基学院之成立与发展史 200
3.2. 新亚书院之成立与发展史 215
3.3. 浸会书院之成立与发展史 218
3.4. 小结 227
第四章 李卓敏、香港中文大学与跨商策略 231
4.1. 李卓敏作为决断的跨商 237
4.2. 李卓敏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46
4.3. 香港中文大学作为跨太平洋大学 247
4.4. 中大开设东南亚首个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254
4.5. 跨商精英与中大发展 261
4.6. 小结 267
第五章 投资与解殖——亲美精英之社会资本与香港产业发展 271
5.1. 香港产业发展与精英社会资本 276
5.2. 案例:汇丰银行首位华人董事总经理沈熙瑞 282
5.3. 外来直接投资与香港经济发展 292
5.4. 案例:美国两大企业之在港投资 300
5.5. 小结 310
第六章 跨商效应——香港教育网络与经济起飞 315
6.1. 香港学生旅美现象 320
6.2. 案例:胡应湘从美国回港的发迹故事 322
6.3. 非精英留学生的抉择 324
6.4. 香港学生的留学取向 327
6.5. 香港网络与国际技术人才分布 333
6.6. 跨商与香港经济转型 334
6.7. 小结 343
第七章 香港跨商作为中国融入世界的引路人(1971-1982) 347
7.1. 香港、新自由主义兴起史与中国改革 350
7.2. 中国透过香港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路(1971-1978) 354
7.3. 香港对中国改革发展之预测与美国商会本土化之源起 361
7.4. 香港与中国经济实验之试行(1979-1982) 369
7.5. 小结 378
第八章 香港跨商与全球新秩序(1982-1992) 381
8.1. 中国改革实验与香港 388
8.2. 香港精英与中国大陆协议之履行(1984-1989) 395
8.3. 六四之后的跨太平洋网络与香港 402
8.4. 小结 415
第九章 结论——香港作为东方热内亚与“漫长世纪” 417
9.1. 香港跨商策略作为新自由主义发展之推力 420
9.2. 香港、世界与中国 427
9.3. 历史中的热内亚与香港 429
章节附注 434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