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槟城散记(新编注本)

槟城散记(新编注本)

常规价格 RM40.00
常规价格 RM40.00 促销价 RM40.00
促销 售罄

剩余1本

作者: 邝国祥
出版社: 周星衢基金
ISBN/EAN: 9789811879050
出版日期: 2023-11-23
页数: 500页
语言: 简体中文

2023年,适逢已故“槟城通”邝国祥(1904-1970)所著,世界书局出版的《槟城散记》(1958)出版65周年,以及《槟城散记·续集》(1973)出版50周年。经典著作,宜永世流传,不应仅在图书馆里蒙尘冷遇,继再版深获佳评、荣获新加坡《联合早报》年度书选、开创2019年马来西亚文史书籍最高销量的鲁白野《马来散记(新编注本)》与《狮城散记(新编注本)》后,身为世界书局出版品版权持有者的周星衢基金,再次重磅呈现《槟城散记(新编注本)》,作为“星衢经典”丛书第三册,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希冀让所有热爱槟城的人士,或还未爱上槟城的人士,莘莘学子,甚至是外国游客,都能轻易寻得,手持一卷,细品槟城过往的点点滴滴,进而更爱护槟城,珍惜槟城,不负联合国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之美名。槟城处处皆是有故事的建筑,背后有着强劲的人文需求,亦是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州属之一,文教机构与宗族会馆林立,文史知识与情怀供给完善,方能更好地形塑槟城的未来发展,有道是“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槟榔屿此地理名词最早出现于《郑和航海图》,原载于明代茅元仪编的《武备志》(1628),也有纪录显示早在15世纪时槟榔屿已和中国通航。若再继续追溯,2017年槟城威北瓜哥巴(Guar Kepah)贝丘遗址就曾有5700年前的人类遗骸出土,属新石器时代。

槟榔屿于1786年在英国船长莱特(Francis Light,1740-1794)的带领下进行现代化开埠,距今已有200余年。随着经济发展,移民涌入,学校、宗教场所、报馆、宗族会馆等如火如荼地建立起来,传播知识和思想,文人墨客来往,文化气息流动。槟城悠久多元的文化历史,使之成为地志研究的代表之一,多年来吸引无数学者从中探讨东南亚当地人民与文化和中国、西方殖民者等之间丝丝缕缕的关系。如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已有“北京学”和“上海学”的学术领域,日本的“东京学”与“京都学”也令社会学者津津乐道,蔚为典范。当城市特色已经鲜明得自成一格,足以构成一门学问,犹如文学世界中的“红学”(《红楼梦》研究)、“张学”(张爱玲研究)。而硕果累累、后继有人的槟城研究著作,都为俨然成形的“槟城学”增砖添瓦。邝国祥的《槟城散记》和《槟城散记·续集》无疑是建构“槟城学”的其中两部重要著作。

原籍中国广东大埔永兴的邝国祥,是清朝驻槟榔屿首任副领事张弼士的侄孙女婿,26岁(1930)时南下槟榔屿,接掌时中学校数十年。他在槟期间精研文史,所著《槟城散记》由新加坡世界书局于1958年出版,《槟城散记·续集》在1973年出版。轻掸尘埃,重绽光芒,半个世纪之后,周星衢基金将两书合为一册《槟城散记(新编注本)》再版,除了收录67篇原文与四篇序言,为了便于当代读者理解,基金编辑团队另添数十万字的注释与图片、作者年表、王润华教授与杜忠全教授的顾问总序等,内容分为五卷,包括史话掌故、沿革风物、方志名胜、寺庙宗祠、人物逸事,系统呈现作者笔下的槟城面貌。

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8月31日独立,作者在1940至1950年代写就这些文章,那时正是风起云涌、各族群急需相互了解和团结建国的时代。作者长居于槟,对土地日久生情,心系槟城,深以为荣,他以丰富的在地经验与知识汲汲书写多年,旁征博引,情文并茂,成就了《槟城散记》和《槟城散记·续集》这两部东南亚文史爱好者们无法绕过的槟榔屿地志文学经典。

时过境迁,槟城社会日新月异,作者笔下的人事物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或染上岁月的痕迹,或化成过眼云烟,逐渐消逝。所幸作者以一支生花妙笔留住了那段岁月,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感受独特的“槟城风骨”魅力。

邝国祥

原籍中国广东大埔永兴,清朝驻槟榔屿首任副领事张弼士的侄孙女婿。

26岁(1930)时南下槟榔屿,接掌时中学校数十年,也曾任星槟日报编辑。

著作《槟城散记》由新加坡世界书局于1958年出版,《槟城散记·续集》在1973年出版。

卷首语
新编注者序(曹蓉)
顾问总序一:《槟城散记》的多元新解读(王润华教授)
顾问总序二:“槟城通”邝国祥及其文史书写(杜忠全教授)
《槟城散记》陈翼经序
《槟城散记》温梓川序
《槟城散记‧续集》温梓川代序
《槟城散记‧续集》作者自序
邝国祥(1904-1970)纪事年表(周星衢基金整理)

卷一:史话掌故(6篇)
导读(郭诗玲)
槟岛春秋
槟榔屿开辟史
如是我闻之槟城传说
黄花岗之役与槟城
清代的槟城华侨
槟榔屿的马来人

卷二:沿革风物(13篇)
导读(郭诗玲)
本屿华人风俗谈
百年前本屿的物价
百余年前的私会党
曩昔的结婚礼服谈
一百七十余年的老药店
本屿的屠场
本屿的防疟设备
三个典雅的校名
圣尼古拉盲童院
聋童学校
本屿最长命的树
柳丝松
面包树

卷三:方志名胜(14篇)
导读(沈远安)
升旗山
关仔角
大钟楼
占梅岗
香花海角
双溪槟榔
阿逸依淡的蓄水池
过客眼里“红毛花园”
新花园一瞥
丹绒武雅
莲花河
阿依淡水坝巡礼记
环游槟岛
游客眼里的槟榔屿

卷四:寺庙宗祠(15篇)
导读(仇莉莲)
极乐寺
千二层
广福宫
青龙庙
海珠屿与大伯公
本屿城隍庙
地母庙
丹绒武雅的玉山祠
拜天公与天公坛
霞阳植德堂
邱氏龙山堂
九龙堂
梅氏家庙
石塘谢氏宗祠
谢石塘家冢见闻记

卷五:人物逸事(19篇)
导读(曹蓉)
莱特上校
关于曹亚志
最早的著名华侨
清代驻槟领事外传
张弼士其人
张弼士与本屿文化教育
郑景贵其人
“锡矿大王”胡子春
谢增煜逸事
东西南北老人
锺乐臣先生的生平
清政府行文槟领密探孙康
陈新政先生的言论
吴世荣与黄金庆两先生
孙中山先生与槟城
槟城两高僧
法空和尚与世界动物园
槟城侨贤逸事
槟城人瑞曹顺元先生

附录
槟城地图;《槟城散记》中的地名(周星衢基金绘整)

鸣谢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