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查尔斯河畔的雁声:随笔马华文学II

查尔斯河畔的雁声:随笔马华文学II

常规价格 RM50.00
常规价格 RM50.00 促销价 RM50.00
促销 售罄

已售罄,可预订

作者: 张锦忠
出版社: 有人出版社
ISBN/EAN: 9789670744711
出版日期: 2022-04-01
页数: 377页
语言: 繁体中文

《查尔斯河畔的雁声》为张锦忠“随笔马华文学”的续集,八十余篇杂文随笔,采类纂的体例,分为十辑。

前三辑分别聚焦于诗、散文、小说;第四辑“文学记忆”追忆当年《学生周报》与《蕉风月刊》岁月;第五辑呈现作者近年对“华语语系”的看法;第六辑谈文学史料之必要。

第七辑为杂感之作,再论马华文学批评匮乏等老课题;第八辑从影响作者的书,谈到文学城市及文学奖;第九辑跨出华语边界,将马来文与英文纳入视野,以和马华文学互相照映。最后一辑收录作者的回应文章及刊在《当代评论》的稿件。

二〇一五年,张锦忠出版《时光如此遥远──随笔马华文学》,收录七十篇琐记随笔、序文书评。此后数年,张锦忠关于马华文学的书写,累累又可成书,可谓念兹在兹,必有回响。

张锦忠

一九五六年生于彭亨关丹,一九八一年赴台。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高雄国立中山大学,担任外文系教授。

著有短篇集《白鸟之幻》与《壁虎》、诗集《眼前的诗》与《像河那样他是自己的静默》、随笔《时光如此遥远:随笔马华文学》、论文集《南洋论述:马华文学与文化属性》、翻译《陈瑞献诗歌英译集》等,另编有马华文学选集与论文集多种。

序、遥远的回声◎ 施慧敏7

壹、西湾诗话
远方的诗,路上的树—— 评《走动的树:黄远雄诗选》 12
沉璧浩的诗,海的召唤14
在砂拉越,莲的暗香潜动16
鱼骨,假牙,《假牙诗集》 18
漂鸟闪逸,天光移动—— 初夏读潘正镭诗集《天毯》 22
在灯火阑珊处—— 《像河那样他是自己的静默》后记28
鹅卵石(山橄榄)与黑鸟:飘贝零以及他的诗—— 兼忆人间诗社诸友33
楼之于诗—— 话谢颢诗集《兼职诗人》 44

贰、路边散文
散文梅淑贞—— 《人间集》的序跋、琐言、漫谈、杂感48
在雨天读方桂香57
继续开往台湾的慢船61
留台人二部曲:我乡的故事—— 兼怀留台返马的前行者郑良树学长67
不小心走远之后—— 序卢姵伊散文集《时光密室》 73
在橡胶树影下—— 序《胶林深处:马华文学里的橡胶树》 76
斑鸠斑鸠依旧咕噜噜—— 冰谷与暮年书写的转换站风景80
一座走向你的山—— 序吴海凉的《大觉大悟的人生》 84

三、小说魅影
小说—— 《白鸟之幻》前言92
遗忘,写实主义者,方天93
尽是魅影的南方小镇—— 黄锦树的衍生长篇97
寻寻觅觅,无边铅字凄凄惨惨下101
关亚凤给爱蜜莉的玫瑰,猪笆村的喧嚣与愤怒106
从《朱鸰书》到李鹊书:未完的武侠梦,逝去的武林
—— 评李永平的《新侠女图》 111
砂拉越华文小说在台湾—— 以李永平与张贵兴为例116
一九六九年,别再提起—— 小说选后123
这批麒麟那批斑马—— 写在马华当代小说编选之后133

肆、文学记忆
风的记忆,《蕉风》第二○六期140
忆周唤,遥想《学生周报》当年143
八打灵再也二一七路十号,encore 145
二一七路十号细说从头,刘哥与我151
一代果然如春夜般静寂无声而去156
早已如此遥远的与梅淑贞“一起《蕉风》”的时光,兼谈其文160
一座丰盈的海—— 记与有成交往四十年164
故人西辞淡水河—— 记李永平172
那年夏天,犀鸟飞过—— 我编《学报半月刊》时的砂拉越作者177
意犹未尽—— 古晋纪行补述182

伍、华语语系Twilight Zone
在华语语系的暮色或晨辉中—— 时光如此遥远的中国188
从南洋书写到华语语系194
回到华“文”文学—— 在告别的年代重履华语语系论述199
跨域夜行:当华语语系遇见马来语语系
—— 《夜行:台马小说选译》编选后记203
辞目一:“新兴华文文学” 206
辞目二:“在台马华文学” 208

陆、文学史料之必要
小写方天212
再写方天214
文学史料匮乏之窘境—— 以方天为例216
谁在为马华文学记忆存档—— 再以方天为例218
饶楚瑜是谁? —— 文学史料之必要220
宋楚瑜、余天与胶园222
史料之必要,文学记忆之必要224

柒、普通名词与杂感
“马华文学批评之匮乏”专题前言228
哈玛星书简:马华文学批评与匮乏230
甲午岁末友人校书有感之一234
甲午岁末友人校书有感之二236
少年—— “我们的十个普通名词”之一238
学历—— “我们的十个普通名词”之二240
在地—— “我们的十个普通名词”之三242
离散—— “我们的十个普通名词”之四244
中文系/外文系—— “我们的十个普通名词”之五246
说几句话—— 《马华文学批评大系:张锦忠》后记248

捌、书与城市及其他
读书的经验,思想的脉络
—— 许德发编《问学行步:二十二位青年学术人的问学自述》代序252
让我更靠近夜空灿烂的星光—— 影响我的书与我的推荐书单258
为什么要读马华文学? 264
一座看得见(文学)的城市266
马华文学:Not Made in Malaysia 268
广州马华文学会议的“台湾队” 270
春城何处无花踪273
展现文学奖的力道275
第十四届花踪马华文学大奖综论278
在西湾斜阳的余光中—— 敬悼余光中老师280
哦!陈映真284
时延的产物288

玖、在多语的夕雾迷园里
那些年的马来文学环境—— 文学杂志、国语、马来文学与我292
回到华马文学—— 《回到马来亚:华马小说七十年》前言296
抵抗、离散与旅行跨国性—— 马英文学与华马英小说301
华马英小说小小史308
陈团英有个“夕雾花园” 311
离散与他者315
盛开的大红花—— 漫谈马来西亚文学317

拾、评论当代
一个文化人的卑微梦想—— 关于理想文化社会的偶感330
始于分歧,终于告别,或,告别(不了)的分歧叙事
—— 序黄锦树的马华文学论文集335
岂容青史尽成灰—— 也谈《南洋文艺》停刊346
异代有新声—— 记两场马华文学研讨会350
查尔斯河畔的雁声—— 五四、五一三,一场运动、一个事件354
马华文学场域与“文学物流链” —— 从一本诗集的产销谈起358
文学作为行动—— 二○一九年乔治市文学节与马华文学362
长跑选手的寂寞—— 文学环境与马华文学367

后记、共沸志,或独白372
后记的后记377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