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纪马来人、菲律宾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于殖民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功能
懒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纪马来人、菲律宾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于殖民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功能
剩余1本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出版社: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EAN: 9789865470197
出版日期: 2022-02-09
页数: 408页
语言: 繁体中文
不卖命工作,就是懒惰?
懒惰的究竟是不屈服于殖民资本主义的土著,还是一旁坐享其成的西方殖民侵略者?
《懒惰土著的迷思》是已故马来西亚社会学家及思想家赛胡先・阿拉塔斯讨论去殖民东南亚研究和亚际研究的经典社会科学著作。该书探讨16世纪至20世纪间,西方殖民者将殖民地土著视为懒惰民族的意识形态建构。在卡尔・曼海姆和知识社会学的基础上,阿拉塔斯分析西方殖民者如何构建殖民地土著形象,以及这些迷思的塑造如何加强殖民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
这部发表于1977年的经典之作,旨在解构这个“懒惰土著的迷思(神话)”,并替这个形象除魅,是系统性批判殖民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知识的早期典范。用阿拉塔斯自己的话说,这本书的课题便是:“纠正单方面加诸于亚洲土著及其社会的殖民观点⋯⋯对马来西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则历史研究习题:殖民时期的马来人形象迫切需要被纠正,因为这个形象依然在部分有影响力的非马来人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影响了部分马来知识分子。此形象只要继续存在,就会损害民族融合的努力。这个形象也导致马来人在就业上遭受一定程度的歧视:一些雇主避免聘用马来人,因为他们认为马来人懒惰。许多人也认为,马来人天生不具备经商能力。这一切观念都是源自于殖民时期的马来人形象。”
本书的讨论对象涵盖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尼,超越现代民族国家界限和藩篱,思考群岛(nusantara)共有的丰富多元文化、思想和传统,以及这些文化如何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遭到扭曲。在殖民主义依旧魅影幢幢的现在,本书作为一本“去除殖民心灵”的经典,具有深刻的解放意义,历史地回顾与批判殖民主义的来龙去脉,并检视殖民统治赖以存在的前因后果。
赛胡先.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
已故马来西亚社会学家及思想家。曾任新加坡大学马来研究系创系教授、马来亚大学校长、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首席研究员。也是马来西亚多元族群政党民政党的创党主席。长期关注殖民主义、贪腐社会学、伊斯兰思想、发展中国家知识状况等问题。著作多本,包括《贪腐社会学》(1968)、《东南亚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1972)、《伊斯兰与社会主义》(1976)、《懒惰土著的迷思》(1977)、《发展中社会的知识分子》(1977)、《贪腐的问题》(1986)等。
陈耀宗(Tan Yau Chong)
马来西亚槟城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硕士班毕业。 2000年开始专职从事翻译、审校与编辑工作,并曾在学院兼任翻译课讲师。译作以文史类专书与论文为主,兼及小说与诗。
中译版序| 赛胡先・阿拉塔斯思想脉络中的《懒惰土著的迷思》/赛法立・阿拉塔斯
导读| 《懒惰土著的迷思》的当代意义/李有成
导论
第一章| 莱佛士时代以前的马来人形象
第二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英国人的马来人形象
第三章| 17世纪至19世纪的菲律宾人形象
第四章| 18世纪至20世纪的爪哇人形象
第五章| 懒惰形象与相应现实
第六章| 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殖民资本主义及其对劳工的态度
第七章| 菲律宾人的懒惰
第八章| 殖民形象与民族性研究
第九章| 马来人关于勤劳与懒惰的概念
第十章| “精神革命”与马来人的懒惰
第十一章| 马来民族性的扭曲
第十二章| 土著商人阶级的消失
结论
参考书目
缩写
索引
审校后记| 作为思想的马来世界/苏颖欣
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