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产品信息
1 / 1

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

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

常规价格 RM57.40
常规价格 RM57.40 促销价 RM57.40
促销 售罄

剩余5本

作者: 施仁乔、刘浩典
出版社: 季风带
ISBN/EAN: 9789860611144
出版日期: 2021-12-01
页数: 256页
语言: 繁体中文

未来新加坡执政党会否开启国家民主化新时代?

旅港新加坡学者之城邦国家政治沉思录

• 新加坡的威权管治模式正处于何种困境?
• 为何新加坡执政党崇尚精英主义,却会利用民粹主义,以应对社会声音?
• 为何新加坡执政党需要主动开启国家民主化新时代?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政治,一直受各界注视。在二〇二〇年大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依然赢得选举,继续执政,但其得票率下降约百分之十,反对党所得国会议席数目增至历史新高,共得十席。

对于未来新加坡政治会有何种走向,各界分析未有定论。评论者间渐有的共识是,新加坡管治模式已现暗涌,人民行动党政府需要变革,以应对新的国家政治气候转变。

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可概分为两类:第一类,以人民行动党为中心;第二类,以新加坡社会为中心。 《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的两位作者、新加坡学者施仁乔(Cherian George)与刘浩典(Donald Low)主张前者。他们肯定人民行动党过去的治绩,亦认为未来新加坡国家发展仍能受益于其强有力的管治风格,故此他们在《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之中,直指人民行动党政府治国方式的各种弊端,希望唤起其善意,使之明白,建构更为平等与公义的社会,发展更为民主与公平的政经制度,拓展政治多元空间,增强政府的问责度,皆合乎新加坡的国家乃至执政党利益。他们相信,若然人民行动党政府能够及早利用其管治优势,自内而外推动变革,从执政党乃至国家前途角度看,这都将会是最佳情景。

在新加坡之内,《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的观点不一定会尽得掌声,但在华文世界之中,这是立足于新加坡本土、理解新加坡政治生态特质与转变的重要参考文本。

专文推荐
P·W·普雷斯顿PW Preston,英国伯明翰大学政治社会学系荣休教授,Singapore after Lee Kuan Yew作者之一。)
韩俐颖Kirsten Han,新加坡独立记者)
黄伟豪(香港中文大学数据科学及政策研究课程主任)
李镇邦(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

施仁乔(Cherian George)

新加坡人,前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记者。移居香港之前,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学者。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副院长(研究及拓展),近着包括Hate Spin: The Manufacture of Religious Offense and Its Threat to Democracy。

刘浩典(Donald Low)

新加坡人,移居香港之前,曾为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副院长。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学部高级讲师及实践教授与新兴市场研究所所长。

邝健铭

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曾负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新加坡从事研究工作。著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合著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即将出版)﹑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与《社运年代:香港抗争政治的轨迹》。文章散见于The DiplomatAsian Survey;香港《信报》、《明报》、《经济日报》、《亚洲周刊》、《立场新闻》、《端传媒》、《评台》;新加坡Channel NewsAsia、《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当代评论》、《燧火评论》;台湾《上报》﹑《新新闻》﹑《风传媒》、《关键评论网》、《故事》;中国《参差计画》等。

推荐序(一)后李光耀时代的前世今生╱P・W・普雷斯顿 3
推荐序(二)事先张扬的警告——论新加坡政治生态的悄然转变╱韩俐颖 11
推荐序(三)新加坡与人民行动党:改革的临界点╱黄伟豪 17
推荐序(四)展望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政治╱李镇邦 21

导读 另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想象
——读《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象》╱邝健铭 29

繁体中文版作者新序
书写《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象》的三大前设╱施仁乔、刘浩典37

英文版作者原序
自由与现实政治——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模式发展图谱╱施仁乔、刘浩典 45

绪言 转变中的新加坡与人民行动党之应对 57
人民行动党自我革新? 58
人民行动党政府之认受性 60
新加坡之变 60
新加坡未来管治议题 62
人民行动党与新意识形态 67
本书结构 69

第一部分 二〇二〇年大选、全球疫情、新加坡挑战

第一章 新加坡之隐忧 73
关于二〇二〇年大选结果 74
人民行动党的竞选表现 75
人民行动党政府的管治前路 78

第二章 二〇二〇年大选与世代矛盾 81
盛港选区效应 83
新加坡政府的改革空头支票 85
公民社会之崛起 88

第三章 新加坡的发展与民主 91
政治制度的三种形态 93
现代化理论在新加坡 94
威权主义之可持续性与国族主义之崛起 96
新加坡威权主义之进化 100

第四章 改革之必要 103
社会怨气与新加坡政府之反应 104
人民行动党的团体迷思 106
人民行动党与民主改革进程 108

第五章 危机之启示 113
新加坡政府应对疫情之表现 114
疫情的教训——多元与人性之必要 117

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义

第六章 效率以外——论国家复原力与社会公义 123

疫情后的经济危机 124
效率与其局限 125
论社会复原力之必要 126
社会公义与平等 130

第七章 反思新加坡的外劳处境与国家生产力 133
新加坡生产力之不足 134
新加坡之工业政策 136

第八章 论新加坡的新财政契约 139
关于增加销售税 140
抛弃经济教条之必要 141
增加销售税之外的经济政策想象 143

第九章 关于资产税 147
新自由主义之影响 147
关于开征资产税 149

第十章 令人尴尬的新加坡族群议题 153
新加坡大选与族群议题 154
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155
抛弃李光耀时代教条之必要 157

第三部分 新加坡的国家民主与政府问责

第十一章 新加坡的民主前路 171
新加坡的反对党力量 172
新加坡执政党对选民的不对称期望 173
国会内的超级多数 176
关于民主政制 181

第十二章 论设立新加坡申诉专员机制之必要 183
从新加坡总统大选说起 184
新加坡的管治排名 186
设立申诉专员公署之必要 189

第十三章 重炼新加坡的媒体生态 191
新加坡的媒体管理模式 192
另一种媒体管理想象 195
改革媒体管理模式之路 199

第十四章 新加坡模式之下的社会激情 205
实现激情(Passion Made Possible)——广告口号的理想与现实 206
被惩罚的新加坡社会激情 206
关于管治的三种沟通模式 207
新加坡的管治沟通模式 209

第十五章 新加坡政治新常态下的自由思想 215
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态 216
应行的新加坡政经改革 218
新加坡的公义城市愿景 219
人民行动党思想僵化? 226

第十六章 新加坡作为开放城市之必要 227
新加坡的管控与自由 228
民主政制下的选举与人民行动党 229
新加坡的言论自由 232

第十七章 民粹主义与人民行动党 237
关于民粹主义在新加坡 239
精英与大众 241
民粹式国族主义之诱惑 244

第十八章 新加坡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 251
新加坡的“抵制文化” 253
“抵制文化”的散播者 254

查看完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