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导】从一卷薄饼到一碗福建面:新马华人饮食的跨国旅程
今天下午,《我说福建面,你说虾面》作者陈静宜和新加坡草根书室董事林仁余在草根对谈。现场很多读者来参与,座无虚席。
陈静宜首先分享自己会以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为主题,是因为受到马来西亚饮食作家林金城的影响,林金城曾经跟她提到说如果要研究华人食物,就要来马来西亚,让她对马来西亚的饮食感到好奇。两人原本计划一起出书,但因为林金城身体有恙,计划就暂时搁置。但她决定自己先开始研究马来西亚饮食,并在台湾出版了一本关于马来西亚饮食文化的书籍—《啊,这味道:深入马来西亚市井巷弄,尝一口有情有味华人小吃》。后来也得到《星洲日报》的邀请,开始以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为题材书写专栏文章。
陈静宜也谈到自己在马来西亚进行采访的经历,她说,在马来西亚进行采访有时会比台湾要困难,因为台湾餐厅一般已经比较习惯采访,但马来西亚很多餐厅却还不太习惯,加上她又是外国人,一些餐厅听到她要进行采访,甚至会怀疑是否是诈骗,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获得店家的信任。
她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之前采访的餐厅已经关门大吉。刚开始她也迷茫是否已经继续写下去,觉得书写是为了保存文化和味道,但既然味道都已经不在了,那书写又是否有意义呢?不过林金城曾经跟她说过“留得住的就留,留不住的就记录”,她也因此得到鼓励,继续采访和书写。
而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迁也导致许多饮食文化的改变,陈静宜就提到说在疫情之后,马来西亚原本常见的塑料碟都转变成一次性的纸碟加上一片芭蕉叶,有的甚至连芭蕉叶也欠奉,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她也举茨厂街为例,原本是华人店铺和餐厅为主的街区,逐渐转变成移工为主,很多文化和味道也因此改变。
这场对谈不只让大家更了解《我说福建面,你说虾面》的创作过程,也让我们更能体会饮食背后的回忆与文化。书中还收录了更多陈静宜在调查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推荐给对马来西亚饮食感兴趣的朋友。